一路向阳,小志的漂泊与扎根
他攥着最近一班车的车票,逃离了那座噩梦般的城市。火车启动的轰鸣成了最动听的乐章。
途中,电话再次响起,听筒里传来气急败坏的指责:“你不仗义!害死我了!
” 小志对着话筒,声音冰冷如铁:“你们不就是传销吗?我已经在火车上了,省省力气吧。
” 对方气急败坏地威胁要到火车站抓他,小志只冷冷回敬:“车已经开了,别做梦了。
”几经辗转回到南方羊城,小志投奔了高中同学张、蒋、朱。本以为能在他们工厂落脚,
却吃了“不招人”的闭门羹。在焦虑中又苦熬了半个月,盘缠即将耗尽,绝望感悄然蔓延。
峰回路转,幸得在鹏城的刘同学来电,说他们厂正在招人。小志揣着仅剩的两百元奔赴鹏城,
抵达时,兜里只剩下可怜的五十几块钱。打电话向张、蒋求助,
传来的却是同样的窘迫:“我们也‘月光’了。” 苦涩的笑意爬上嘴角,只能另谋生路。
进了刘的部门,却被分到了与他不同的晚班。身无分文!如何熬过这漫长的一个月,
撑到发薪日?这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万般无奈下,
小志颤抖着拨通了朱的电话。朱爽快地答应借他两百,这无异于溺水者抓住的浮木!
那笔钱在傍晚六点多到账,如同甘霖。小志精打细算:每天最便宜的八元快餐,两元早餐,
十元预算。加上原有的五十元,勒紧裤腰带,勉强能撑二十五天。钱的问题暂时缓解,
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落回胸腔。初上晚班,白天嘈杂的环境让他难以入睡,
加上对新工作的全然陌生,内心始终被忐忑不安笼罩。工作内容是制作通讯基站配件,
精度要求苛刻到以毫米计。小志笨拙的手频频出错,
每天都在为工作失误和下一顿温饱而焦虑万分。熬了半个月,
一股不服输的倔强猛然从心底窜起:别人能做,我凭什么不行?!他沉下心,
仔细观察老员工行云流水的操作,不懂就问,拼命学习。一周后,技艺肉眼可见地精进,
领导投来赞许的目光,工作终于稳定下来,那份踏实感让他眼眶微热。然而,刚松一口...